地星学院“世界地球日”系列科普活动圆满结束

  • 文/图 地星学院学生会
  • 日期:2022-04-28
  • 2320

    世界地球日( The World 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2009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该活动最初在1970年的美国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发起,随后影响越来越大。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2022年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恰逢中国地质学会成立100周年,由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国科大地星学院)和海洋学院联合举办了一系列地球日主题科普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包括《纳米尺度观地球》科普报告会、“地球知识知多少”、“拍/画出我心中的地球”和“地球日嘉年华”四个部分。

 

图 1 活动宣传海报

    4月22日19:00,在东区教二107教室,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地星学院琚宜文教授、党委副书记于立业老师和学生会主席姚时等一起参加了科普报告会。会议开始,于立业老师对地球日系列科普活动内容以及本次报告会进行详细介绍,其后琚宜文教授做了题为《纳米尺度观地球》的科普报告。琚教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带领现场近百名师生们欣赏微观之美,探寻地球之秘。他首先从宜居地球入手,告诉大家需要重新认识包含着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地球系统,而这些圈层的形成与演化与纳米尺度的组成与结构有密切的关系。然后,报告了地球系统不同圈层广为分布的纳米物质与纳米孔隙,从而构成纳米地球;琚教授向同学们提出从纳米视角探索地球会发现什么、如何利用纳米科技观测纳米地球等问题,据此向大家展示了纳米地球的新奇世界;并且进一步指出:从纳米尺度观地球,人们可以认识和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生存的地球外圈与内圈;从纳米尺度认知地球系统物质运动过程,可以深入探讨纳米地球科学以及资源环境领域重大和前沿科学问题。这也将成为地球科学工作者的梦想!随后,他简要介绍了纳米地球科学在多个方向取得的最新进展以及在国际科学前沿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等方面的发展趋势。琚宜文教授的专题报告观点新颖,发人深省,引起了与会师生的深度思考,同学们积极提问并与琚教授探讨,现场掌声不断,气氛热烈。

 

图 2 琚宜文教授为同学们做报告

 

图 3 报告结束合影

    4月22日19:00,在学园四317和256教室举办的以“地球知识知多少”为主题的现场知识竞答活动共有31组(两人一组)同学参与,最终角逐出一等奖1组,二等奖2组,三等奖3组。同学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知识盛宴。

 

图 4 同学们正在进行抢答

 

图 5 部分参赛选手和工作人员合影

    4月24日11:00-15:00,在雁栖湖校区一、二、三食堂门口开展了地球日嘉年华活动。活动现场分别设置展台和展板,向同学们介绍地震与地质灾害等科普知识,展示岩石、矿物以及古生物标本。同时现场设置有奖问答环节,根据答题所获得的积分分别领取地动仪、矿石标本以及古生物标本等奖品,从而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更多的了解地球、亲近地球和保护地球。

图6 同学们排队参加活动

 

图7 工作人员在向同学讲解化石标本

 

图8 同学们领取矿石标本

图9 校园里小朋友前来参观

 

图10 部分工作人员合影

    4月20日至24日,还开展了“拍/画出我心中的地球”的摄影/绘画比赛活动,同学们踊跃投稿,最终收到49份图像作品,经过严格筛选,共有35幅作品入围。这些作品,有镜下的微观世界,也有壮美的大好河山,亦或让人向往的人间烟火,从而拼凑出了我们心中最美的地球。

 

图 11摄影比赛优秀作品(1)

图 12摄影比赛优秀作品(2)

图 13摄影比赛优秀作品(绘画)

    无论是科普报告、知识竞答、摄影/绘画比赛还是嘉年华活动,都是为了尽我们所能向更多的人传播地球科普知识,提醒人们珍爱地球,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践行环保思维,共同维护美丽又神秘的地球家园。

    据悉,本次系列科普活动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近千人,活动得到师生一致好评,活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