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星学院成功举办2025秋季学期第1期学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分享交流会

  • 肖健 王周骥 霍苗
  • 日期:2025-11-06
  • 207

  2025年11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举办的学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分享交流会圆满结束。本次活动邀请了2025届博士毕业生崔峰源、陶丽茹,以及2023届博士毕业生符韵梅,他们围绕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规划、未来就业方向等话题,对同学们的提问进行了细致解答,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实用的“研究生指南”。

崔峰源:学术之路,坚持与突破并进

  崔峰源师兄围绕学术道路分享核心经验,他先介绍了 “本科-博士-博士后”不同阶段的差异,明确各阶段需分别聚焦“积累兴趣、深耕领域、构建影响力”的核心目标;同时着重强调学术挫折是常态,建议大家积极复盘调整思路,秉持 “长期主义” 做好积累。

  在实用方法上,师兄提出研究要坚持 “问题导向”,发表论文时需精准匹配期刊定位并注重逻辑与表达,参加学术报告则要主动交流以拓展人脉;此外,他还分享了 “地球动力学数字模拟” 领域的研究案例,为有相关兴趣的参会者提供了参考方向。

陶丽茹:学术到公职的转型,规划、准备与适应

  陶丽茹师姐聚焦于地质学博士到公务员的职业转型。她基于个人兴趣与长远目标选择公职,强调职业选择重在“匹配自身”,同时指出博士阶段培养的逻辑分析、项目管理与文字沟通能力可有效迁移至公务员岗位。

  备考方面,陶丽茹师姐建议集中3-6个月,分“基础学习、专项突破、模拟冲刺”三阶段推进,行测需归纳题型,申论需关注时政与公文写作。最后,师姐表示公职工作需树立“服务意识”,通过规划优先级、主动沟通来快速适应环境。

符韵梅:研究生到青年学者的成长之旅

  符韵梅师姐分享了自己从国科大博士成长为怀柔区科研人员的角色转变过程,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了这一转变的实质。她为有意进入大型科研机构的同学们,提供了研究生阶段的宝贵准备建议。

  此外,符韵梅师姐还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科研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 —— 如何突破瓶颈,成功完成从最初被动接受、“执行任务”,到主动探索、“提出问题” 的关键跨越,这些宝贵心得让同学们深受启发。

  科研是一场马拉松,需要耐力,智慧和一点点的运气。三位师兄师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提供了自己的科研历程,同时又在就业角度上着手,提倡我们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条道路,祝愿我们每一位研究生都可以既能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