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泉林教授谈“现代高等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

  • 日期:2011-04-28
  • 1767

伴随地球科学学院四月“地球活动周”有序的开展,地学院学生会组织了一系列地学相关讲座活动。20114267点,应地学院学生会的邀请,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侯泉林教授在人文楼教一阶给同学们做了题为“现代高等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讲座吸引了对当代人才教育有强烈兴趣的百余名同学和地学院老师。地学院吴春明教授主持了本次报告。

讲座开始时,侯泉林教授诚恳地表示,比较教育家、思想家、科学家三者,他更愿意成为思想家,其次是教育家,再次是科学家。因为,科学家始终以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贡献,教育家为社会传播更多的科学知识、聚集更大的能量,而思想家能以自己先进、科学的思想影响全人类,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更大。接着,侯泉林教授以回顾1949年前中国高等教育理念开始,着重介绍了傅斯年教育家的高等教育理念。20世纪上半叶教育家达成的“大学自治、思想自由、教授治校”的基本共识,在今天仍旧对我们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仍是现代高等教育理念核心之所在。并谈了自己对于当今高等教育的看法,“盲目效仿国外硕士培养体制并不可取,与国际接轨应是全方位”。此外,侯教授就自己的体会对我们学生提了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的建议,争取成为有独立的、自立的、健全的心理的青年人。

        讲座中,侯泉林教授清晰地回忆了蔡元培、罗家伦、梅贻琦、傅斯年和胡适这些著名教育家他们的教育理念和人文轶事。其中,给大家讲解的国立台湾大学的“傅钟”敲二十一次响声的故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那是因为傅斯年校长曾经讲过的一句话“一天只有二十一个小时,另三个小时是用来沉思的”,为了表达对傅斯年先生的崇敬之情和谨记傅先生的教育理念,台湾大学建了这口钟,并鸣二十一次来纪念。

侯泉林教授详细介绍了我国地质教育现状:一线人才严重不足,创新人才不足,领军人才不足······地质工作快速发展呼唤大批优秀的地质人才!地质教育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学资源难以满足地质人才培养的需求。而作为将要致力于地质事业的中科院青年,要面对现实,正确定位,做有思想,会表达,能做事的有能力有品行的人才,为人民贡献力量。

       侯泉林教授以亲切、朴实而不失诙谐的语调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生动的讲座,同学们反映极其热烈。报告结束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提问题,侯泉林教授都一一做了精辟、详尽的回答。总之,侯泉林教授提到最重要的是,作为受教育的青年,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我们始终应该树立为国家、社会做贡献的理念!一阵热烈掌声后,本次地科讲坛在侯泉林教授和地学院老师和部分同学的合影中完满结束!

 

【侯泉林教授简介】

侯泉林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副会长。199310月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511月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其后,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任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210月后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作至今。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攻关项目专题和科学院创新重大项目课题等,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4部。主要研究领域:构造地质、煤层气地质、铂族元素分析方法及地球化学等,在华北地区构造动力学过程、大别山伸展构造变形、闽西南前陆褶皱冲断带及煤层气成藏动力学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曾获中国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和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称号。任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中国煤层气杂志编委,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南大学兼职教授。曾到英国Leicester大学、莫斯科大学、香港大学、澳大利亚Monash大学等大学合作研究。

                                                     

地学院记者团:王佳龙  摄影                                                          

地学院记者团:邓莉 李翠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