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宏平:粘土矿物表面反应性与功能化

  • 日期:2012-11-13
  • 2486
何宏平作报告
 
李永兵提问
地质所孙金风提问
 
何宏平热情应答
 

【新闻网讯 卜红玲报道】2012117日上午10点,中科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会议室迎来了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副所长何宏平研究员题为《粘土矿物表面反应性与功能化》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会一开始便引来了许多老师和同学,与会的老师有地学院吴春明、张玉修、李永兵、张怀和谭吉华、孙金风、乔小娟、郭谦谦等8位老师。

报告会开始,吴春明教授就何宏平研究员的个人信息以及研究领域进行了详细介绍。据悉,何宏平研究员不仅是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还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已发表SCI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SCI他引近2000次的何宏平198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曾先后在中科院地球化学所和中科院地质所获矿物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于2003-2004年在法国国立科技大学(INSA-Lyon)从事博士后工作,2005年为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访问学者。此后还担任过科技处处长、所长助理兼科技处处长和副所长兼纪委书记。何宏平研究员的这些经历让在场的老师和同学无不惊叹,兼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物理与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Clays and Clay Minerals》副主编,《矿物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编委,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7)……何宏平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矿物表面物理化学、粘土矿物学、矿物材料。在国内率先将MAS NMR等技术引入矿物学的研究,从原子水平揭示了粘土矿物表面活性的结构本质,相关成果被国外同行认为是近年粘土矿物研究中的重要进展;相关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粘土矿物学是矿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粘土矿物的结构、成因、物理化学特性及应用的科学,也是矿物学、地球化学、环境科学和材料科学等学科的一个重要的交叉领域。粘土矿物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从喝的红酒(用作絮凝剂)、化妆品(如面膜)、铜版纸再到用以飞机涂层的叶腊石甚至是药品思必达,都体现出了粘土矿物的作用。所谓粘土矿物即是指层(链)状硅酸盐矿物,是地球表层系统的主要成分。其种类很多,包括了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和皂石等。其中特色资源的凹凸棒石主要分布在江苏和安徽,作为很好的催化剂,90%分布在中国。报告会上,何宏平指出粘土矿物的居多特点及不足,并向大家介绍了改进方法(即所说的功能化),主要包括了三种:①表面活性剂插层;②无机离子(团)柱撑;③有机物嫁接。随后,还向大家介绍了以吸附有机污染物的有机粘土制作石墨烯材料、有机粘土的分子结构模型及其对污染物的吸附构效关系等等。并提议,矿物计算是一个极好的方向,应该多用实验和分子模拟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多多引进物理化学知识,以用多学科交叉方法解决问题等等。

报告会大约1个小时结束。会后,吴春明、李永兵、乔晓娟和孙金风等分别就自己的研究领域纷纷提问。另外,来自各年级的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相关的理解和看法。报告会结束了,美丽的笑容绽放在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