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科研-教学基地“揭牌仪式成功举行

  • 摄影:林锦辉 张孟燊 文字:付瑞鑫
  • 日期:2021-05-07
  • 2976

   2021年4月28日,早上9点30分,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东校区教二楼东侧,隆重举行了“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科研-教学基地“的揭牌仪式,出席仪式的主要人员有:中国科学院大学科研处林晓处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周元泽教授,项目首席科学家孙卫东教授,课题负责人侯泉林教授以及其他课题骨干和学生。

   燕山期全球构造格局发生巨变,我国华北克拉通此时遭到破坏,形成了中国东部构造格局。云蒙山位于燕山构造带西端,发育有我国最早发现的变质核杂岩(MCC)和低角度拆离断层,是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考察路线,也是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比赛的考察地点,以其丰富和典型的地质现象闻名于世。而云蒙山正坐落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北侧,具有丰富地质现象,并在校园内广泛发育。

   云蒙山变质核杂岩核部为前寒武纪杂岩和中生代侵入岩,北缘为四合堂韧性剪切带,南东翼发育(大)水峪韧性剪切带和河防口脆性正断层。南侧发育怀北逆冲推覆构造系,在校园西区发育有平顶山骆驼山和奶头山三个推覆体。云蒙山变质核杂岩记录了这一过程的丰富信息,是研究燕山期地质事件的重要地点。

   因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侯泉林教授牵头的构造教研室,在多年科研教学工作基础上,组织成立“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科研-教学基地”。该基地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大力支持,是开展地质教学和科普的重要基地。

   揭牌仪式由地星学院党委书记周元泽教授主持,仪式第一项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科研处林晓处长为仪式致词,第二项由项目首席科学家孙卫东教授致词,第三项由课题负责人侯泉林教授向参加仪式的老师及学生介绍了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云蒙山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接着由林伟教授给在场的老师及学生详细地介绍了,出露于教二楼北侧的地质剖面。在一片精彩的掌声后,由学校领导和首席科学家孙卫东教授为教学基地揭牌后合影。大家又移步到校园礼堂后空地,由侯泉林教授介绍了平顶山、骆驼山和奶头山三个推覆体构造。最后大家又一同前往校园西区的两弹一星纪念馆停车场处,进一步观察了寒武系地层逆冲推覆于上侏罗统髫髻山组地层的界线。至此,在全体师生激烈地探讨中结束了整个揭牌仪式活动。

中国科学院大学周元泽老师致词

揭牌瞬间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侯泉林教授讲解基地情况

   本次揭牌仪式的成功举行,标志着“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科研-教学基地“正式落成,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一座天然的知识课本,丰富了学生的地质认知途径,也增加了学生们野外实践的可能,具有十分的重要的意义。“未来,这里不仅是全校师生的一座讲堂,它也会有成为北京市全体人民的科普重要基地的可能”,首席科学家孙卫东教授这样憧憬着。

全体师生在揭牌仪式上合影

现场师生讨论地质剖面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