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荣获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先进集体

  • 文稿:陶丽茹 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 日期:2024-11-29
  • 1713

  11月22日,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单位、地学高校与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等各单位负责人,省级地质学会和各分支机构代表,会员代表等350余人参加了会议。在大会上,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荣获了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2017至2024年)颁发的“先进集体”称号;同时,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长聘教授琚宜文获第40届理事会“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4年7月,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琚宜文教授及其团队牵头创建了纳米地质学术组织--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为纳米地球科学这一新兴领域持续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喻示,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与协作攻关,该领域的工作得以逐步扩展,并在国际纳米地球科学领域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自2014年成立以来,主任委员琚宜文带领的团队牵头主办或承办了10多次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其中国际纳米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已成为该领域的品牌会议;连续出版了5部纳米地学有关的国内外专辑,“纳米地质学”词条第一次入编《地球科学大辞典》;并首次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开设了研究生“纳米地球科学与技术”前沿课程以及向会员进行了多场科普讲座,开展了纳米地球科学相关研究方向的国内外交流和合作等。总之,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纳米科学技术与地球科学的深度融合,有望揭示地球科学更为本质的机理和过程,这不仅是地球与行星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而且可以预期将会在超微观尺度上为地球科学的认知带来重大突破。通过创立纳米地球科学理论和方法,将为能源与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矿物与新型复合材料利用以及环境保护和灾害预测等提供理论基础。

 

 

  今后,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将进一步加强基础与应用研究,拓展学科边界,完善纳米地球科学理论框架;聚焦核心问题,推动技术创新,研究纳米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探、能源开发及环境保护中的具体应用;促进青年人才培养,强化国际合作,搭建青年地质科研人员与国内外专家的交流平台,推动多学科交叉合作;推动成果转化,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国家在能源资源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战略需求。

  作为中国地质学会中年轻而又极具创造力的分支机构,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将持续围绕学科发展前沿,肩负推动地球科学创新的重要使命,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科技进步贡献智慧与力量。